生產
管理
推進原則 & 拉動原則
推進原則
應用推進原則時,制造設備的生產和物料流由中央單元控制,以確保物料、零件和產品按預定計劃在物流生產鏈中得以“推進”。
我們通常用生產計劃與控制系統(簡稱 PPC 系統)管理生產過程。這些系統可以訪問所有的資源和生產過程,而各個生產步驟所需的物料都會按時序得到精確定義。
「在推進原則下,生產并不是根據具體的客戶訂單運作的,而是在銷售數據的基礎上制定預測性生產計劃?!?/span>
● 推進原則 優點
● 推進原則 缺點
因此,使用推進原則的生產方式無法應對臨時變化,比如具體的客戶需求、額外增加的訂單以及產品系列的多樣化等。
拉動原則
與每個過程都要單獨控制的推進原則不同,「在精益生產拉動原則下,只有一個過程需要控制,就是「定拍工序」,因此,它完全不受其他過程的影響?!?/span>更熟悉也更常用的拉動原則包括看板、FIFO (先進先出)和單件流作業(OPF),ConWIP(在過程中不斷地工作)也屬于拉動系統。
看板可以很好地解釋拉動原則。當使用看板時,決定生產過程的是與生產流程方向相反的信息流。因此,生產由生產過程的下游工位驅動。
當客戶訂單觸發產品生產時,信息鏈通常從最終裝配開始,一直流到第一個工作步驟的物料供應。每一個生產工位都會通知上游工位其完成生產任務所需的物料。根據這些信息,上游工位就會生產下游工位所需數量的零部件。這樣,產品就被“拉進”生產過程。
● 拉動原則 優點
三種方法
一般來說,堅持拉動原則的生產(也就是關注客戶需求的生產)可以提高交付可靠性,確保完成生產計劃。要實施這種生產,需要系統性地降低庫存,縮短生產周期。要做到這一點,就需要同步生產過程,并持續改進生產過程。這可以通過下面三種方法實現:
方法 1
看板
由于看板原則是基于美國超市內商品被客戶拿走后的補貨過程,因此也被稱為“超市原則”。當一個零件被用來完成客戶訂單后,就需要立即(及時)重新生產。每個潛在的產品型號在生產過程中都要留有“緩存”,以確保更佳的庫存水平和生產周期。
方法 2
先進先出
根據先進先出(FIFO)原則,增值鏈中先生產的部件也會先完成這樣可以降低庫存成本。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避免長時間的儲存,材料的質量損失也被降到了更低。在這種情況下,生產過程中會“緩存”少量的不同產品,以降低生產周期和庫存水平。這僅僅是針對已下訂單且嚴格按照上述順序生產的產品。
方法 3
單件流作業
使用單件流作業(OPF)時,零件在生產過程中不間斷地運行——它們從一個工作站“流”到另一個工作站。在單件流中,生產周期和庫存水平是更低的,因為沒有臨時“緩存”。因此,這種方法是持續改進過程的終極目標,是精益生產的核心所在。